村网通总站 拉干村 738413.nync.com 欢迎您!
基层干部想给贫困户盖房子,却需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;
家里盖个厕所也要招投标,农民自家门口的活自己却干不了;
古村修复总共拨款300万元,走危房鉴定等流程就花掉五六十万元……
近年来,农村建设程序更加规范和严格,有效减少了基层贪腐案件发生。但凡事过犹不及,随之产生的审批限制过多、机制不畅等问题,成了乡村建设的一大阻力。
如此状况下,一些基层干部也被推到了两难境地——
一方面,农民对经济发展非常迫切。
路怎么修、水电燃气如何通,特色产业朝哪发展,一桩桩一件件,都需要基层干部带领大伙儿铆足劲向前奔。
另一方面,农村情况错综复杂,可是在日益增多的条条框框下,干部们不免会顾虑重重,不敢作为。
比如,有的政策出台几年了也没有更多细则,在基层无法落地。如果想要做事,同时兼顾农村实际,基层干部就只能自己试着做一点延伸和突破。
可是,这样的创新又常常招致批评,有干部抱怨,“上级认为我们不够规范,多次找我约谈,我都打算辞职不干了。”
其实,批评还算是好的。眼下,很多工作都是“一票否决”,稍有差池,轻则扣“票子”,重则丢“位子”。“上面千斤担,乡镇一肩挑。检查天天有,事事能摘帽。”不少乡镇领导如此描述工作中的烦恼。
积极作为,反受处罚,这样的怪现象不免给基层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,放大了权小责大、位卑言轻的焦虑感,使得那些想干事、能干事者变得懈怠、消沉。任其蔓延下去,更会大大伤害基层的工作生态。
一来,为了避免出错,有些干部就“佛系”起来:不求有功、但求无过,“事缓则圆”“不干不错”。
一些基层干部担心项目失败会被问责,于是乎,上马扶贫项目的首要标准不是“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”,而是“确保不失败”,到最后,涉农资金“多是锦上添花,少有雪中送炭”。
二来,基层部门怕出错,审批手续卡着不办,可上面领导一发话,没两天就办完了。
干事创业,怕的不是出错,而是一错再错。我们不能让有担当、敢作为者的心气被各种条条框框给磨没了,必须给他们撑撑腰。
恰如一位县委书记所言:改革进入深水区,最需要的是勇气和担当。如果一脚踩空,呛个半死,再被拉上岸打几板子,就有点冤了。
“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”,今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》,引发了不少党员干部共鸣,收获了不少掌声。
与此同时,很多干部也在呼唤更加详实具体的操作方案,比如,改进考核机制,评价干部多问问群众满不满意,不让老实人吃亏,更不让那些“戏精”出彩;再如,建立容错机制,细化并明确容错的定义、免责的条件等,让干事创业者明规则、守底线……
时下,乡村振兴春风正劲,希望这样的改革红利尽早惠及基层末梢,帮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,轻装上阵。